□实习记者 许予朋
5月19日,在第284场上,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廖林详细介绍了工行一季度信贷投放情况及为小微企业纾困情况。“今年以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明显增加。”廖林表示,为此,工行推出加强小微客户金融服务和纾困支持的19条措施。一季度,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达到43%。
扩总量、优结构、降价格
据廖林介绍,今年,工行把支持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靠前发力、适当加力,推动投融资扩总量、优结构、降价格。
扩总量方面,截至4月末,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超过1万亿元,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公司贷款累放2.32万亿元,较同期多发放3309亿元,增幅16.6%;债券投资累计7680亿元,净增2626亿元。
优结构方面,工行将信贷资源重点投向制造业、小微、绿色、科创、民企、乡村振兴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和暂时困难行业提供专门支持,发挥乘数作用,相关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降价格方面,工行一季度新发放公司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28BP;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60BP,均高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幅。工行主动引导资金成本回落,把负债端收益让渡给实体经济。
此外,廖林表示,今年工行主动承担部分抵押物保险费、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减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户手续费、账户服务费、转账汇款手续费等费用,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加大对小微企业纾困力度
“帮助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活力、添信心,对于稳就业保民生至关重要。”廖林强调。发布会上,廖林进一步介绍了今年工行为小微企业纾困的情况。
据了解,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前期工行重点抓三方面工作:
一是响应提速,解燃眉之急。在疫情散发、频发地区,工行对从事“菜篮子”“米袋子”等物资生产、配送的小微企业,及时解决订货量激增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上海市分行、吉林省分行等专门制定服务方案,为农产品和生活物资保供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疫情发生以来,工行已累计为26.5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本金超4000亿元。
二是数字提能,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工行借力供应链核心企业数据和信用,向上下游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帮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已落地农业、医疗、物流等行业数字供应链2300余条。“这方面是工行的优势,因为我们大客户多。”廖林说。
三是服务提效,助力畅通供需堵点,坚持既给资金又助商机。工行打造“环球撮合荟”跨境线上平台,帮助外贸型小微企业接入全球产业链,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目前,该平台已吸引6万多家企业入驻,举办撮合活动100多场,达成合作金额上百亿元。
展望未来,廖林表示,工行将继续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性服务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前对接客户到期融资,加强接续资金支持。对出租车、网约车、货车司机和网店店主等灵活就业群体,加大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对参加疫情防控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提供延期还款、协商还款、征信保护、停催停扣等服务措施。
与此同时,工行还将开展“普百业、惠万千”专项服务行动,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占比和首贷户数量继续提升。同时,严格落实减费让利要求,杜绝违规收费和变相转嫁服务成本,保持普惠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