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向外界透露,在当前货币政策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欧央行将于7月开启加息,并很可能于第三季度结束前退出负利率政策。退出负利率政策,意味着欧元区将告别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时代。
告别负利率时代
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增长前景黯淡,欧央行今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
在一篇题为《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文章中,拉加德谈到,目前欧元区货币政策面临的环境与疫情前相比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供应链冲击正推动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通胀水平已升至历史高位;另一方面,消费和投资疲软也让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这些复杂的经济环境均对欧央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变化,拉加德表示,不少人也在呼吁欧央行货币政策进行新的调整。
对此,她在文中表示,欧央行致力于恢复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预计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节奏,并可能在第三季度结束前退出负利率。
拉加德的这一表态也得到了欧洲官员的肯定。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认为,拉加德的这一说法是“向前迈出的正确一步”,将有助于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利率调整背后的推手
若欧央行于9月前退出负利率政策,这意味着欧元区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时代将迎来句点。
欧元区开启量化宽松可追溯至2012年。2012年7月,欧央行首次将关键利率下调至0%,并自此开启量化宽松。从2014年起,欧央行便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目前利率维持在-0.5%。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今年7月加息,这将是欧央行超过10年来首次加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过去多年,欧元区基本保持负利率的货币政策和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给欧洲经济2009年带来的巨大冲击并未彻底摆脱有关。
她指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随即面临陷入严峻的主权债务危机,整体经济陷入疲软。欧央行将利率降至零之后,在常规的低利率手段仍不起明显作用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走出欧债危机阴影,欧央行只能通过寻求“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也即负利率的方式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欧央行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显然已不合时宜。今年3月以来,受俄乌危机影响,欧元区通胀水平日益水涨船高,令欧央行面临巨大压力。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通胀率飙升至7.5%,创下欧元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
约阿希姆·纳格尔表示,目前欧洲通胀水平高企,需要通过提高利率加以应对,这在欧央行内部已是一种共识。
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也表示,当前欧元区通胀水平的高涨已几乎远超过欧央行预期的通胀预警线,欧央行短期内必须优先应对高通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使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原因”。
告别负利率时代意味着什么?
在外界看来,欧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已是箭在弦上。
欧洲分析人士指出,预计欧央行将在7月、9月和12月各加息25个基点。荷兰央行行长诺特也表示,支持7月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但如果通胀数据恶化,欧央行或采取更激进的加息举措。
在刘英看来,欧央行预计于今年9月前退出负利率,是内外环境压力下作出的被迫之举。从外部环境看,近期美联储在快速大幅加息,加剧美元的回流,令欧元承压;反观内部,欧元区内自身通胀水平已升至历史新高,也需对此采取加息的举措。
针对此番欧央行终结负利率时代的影响,刘英认为,各有利弊。一方面,退出负利率,有利于缓解欧央行应对通胀的压力,同时还有助于维持欧元币值汇率的稳定,提升欧元对资本的吸引力,稳定金融市场发展。
但另一方面,“副作用”也不少,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将受到影响。
刘英指出,消费方面,欧洲地区经济以服务业消费为主引擎,利率提升后会抑制消费;投资方面,利率上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投资积极性将有所降低;出口方面,伴随加息带来的欧元币值的走强,将抑制该地区未来的出口增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